东北野生猕猴桃资源异位保存圃由农业部于2009年立项,2012年验收,致力于东北野生猕猴桃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的研究、种质资源评价和核心种质资源构建、新品种(品系)的选育、组培工厂化育苗、果实软化机理及贮藏保鲜新工艺的研究以及软枣猕猴桃次生物质提取及精深加工等,项目首席专家为刘长江教授、孙晓荣老师,目前团队包括负责人yl23411永利集团辛广教授等5名教师,3名博士,9名硕士。资源圃收集了小兴安岭、长白山脉、辽宁东部山区、四川广元、秦岭等地区的各类野生软枣猕猴桃资源300余份。受到国内外同行及专家的广泛关注,并进行了多次国际交流。
资源圃得到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东北野生猕猴桃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项目(编号200903013)、辽宁省科技厅重点攻关项目、辽宁省教育厅项目、辽宁省农业综合开发重点科技推广项目等资金的支持,取得了丰硕成果:通过对栽培性状、果实性状、成熟期等方面的研究,选育“长江1号”、 “长江2号”、 “长江3号”3个早中晚成熟的优良品种,并在辽宁省种子管理局备案登记;申报专利9件,授权4件;在《Food Chemistry》、《中国农业科学》、《食品科学》等期刊杂志上发表英文文章62篇,出版了《软枣猕猴桃生产栽培技术》。

首席专家 刘长江教授

新西兰专家来资源圃交流

优良品种“长江1号”

研发加工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