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辽宁省农产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由辽宁省科技厅批准成立,现已成为具有显著地域特色及技术优势的省级开放科研技术平台。中心依托yl23411永利集团食品科学学科建立,自成立以来一直以辽宁省特色农产品为主线,以解决制约我省食品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为落脚点,累计科研设备投入超过5000万元,已建成果蔬加工、果蔬采后生物学与贮运保鲜、动物源食品加工与利用、粮油全值化加工与利用、功能性食品安全与健康、农产品商品化过程控制理论与技术等6个创新团队,在北方果蔬保鲜贮运、北方特色浆果深加工、东北杂粮和淀粉深加工、牛初乳深加工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学术特色,及较强的科研实力。中心所在永利yl23411集团食品科学学科于2012年成功获得博士一级学科资格,并在2017年全国学科评估中排名全国前25%,并列第16位,在2018年成功入选省级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心通过自身培养中青年骨干力量,不断优化及提升中心科研能力,现有人员58人,固定人员53人,其中高级职称25人,中级职称33人,平均年龄38.6岁,50%以上具有国外进修经历,多次邀请国内外行业专家、学者及企业管理人员讲学,联合国内外相关行业组织成功举办“第九届国际食品科学年会”等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加强单位间合作。近五年,中心主持承担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113项,科研经费累计4999.5万元;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0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46篇,其中SCI收录124篇、非会议类EI收录56篇。申请专利45件,其中获授权29件。制定辽宁省地方标准9项。累计为社会培养输送食品专业技术人才3200余人,中心人员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500余人次,做会议报告200余场,为企业无偿技术培训200余场,培训职工及管理人员超过4万名。中心除利用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平台进行科技宣传外,还组织中心专家及学生组建“食尚FOCUS”、“粮品食代”、“陶咖”等多支科技服务社团,利用闲暇时间对公众普及农产品加工常识。同时,中心利用平台优势,联合政府、行业协会等组织成立校企合作发展联盟联盟,加速中心科研成果技术转化。其中,中心研发的南果梨贮藏保鲜与深加工、蒜苔和葡萄贮藏经济适用小冷库、树莓与蓝莓等小浆果深加工技术、牛初乳酸奶、杂粮系列产品等技术成果通过多种技术转化形式累计为企业增加效益达40亿元,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及社会效益。